推薦序
對生命的好奇,從幼兒即開始 孩子什麼時候意識到有生命的存在?又什麼時候開始對生命感到好奇呢?
關於人類嬰兒的研究發現,幾個月大的嬰兒已經可以分辦有生命的物體和沒有生命的物體會有不同的活動型式,並且對有生命的物體展現高度的興趣;再大一點就會發現,學步兒會對懷孕的女性特別感到好奇;而到了幼兒階段,當孩子出現持續玩弄自己生殖器的行為時,如果告訴幼兒「這是將來要生寶寶用的,要好好保護」,幼兒就會明顯的調整自己的行為,比起制止或講道理都有用得多,意味著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似乎也能領悟到一個比自身更大的、關於生命的重要連結。只是,如何透過教導,把有關「生命」的概念帶給孩子呢?
《我的第一套生命科學繪本》這系列的三本書,大概是我目前看過最好的生命教育繪本了。平和又溫暖的把關於生與死的概念,以科學證據加上系統化的方式進行介紹,並提供問題和不同觀點,引領讀者進行思考。在敘述的格局、細膩度和切入的視角上,都不是目前市面上其他生命教育繪本所能比擬的。
第一本《生命從哪裡來?》,將生命的起始定位為因父母深刻相愛而產生的延續,而每個生命本身都是三億分之一的奇蹟。接著,把個體的生命向上連結到無比廣大的宇宙,再向下延伸到最小DNA的精巧設計。藉此一方面幫助孩子看見自己的獨一無二,另方面則引領孩子看見自己的生命與這個廣大世界的深刻連結。
第二本《生命為何結束?》,則討論死亡的議題。從令孩子很驚奇的,原來爺爺奶奶居然也曾經是嬰兒開始討論起,幫助孩子看見生命必有終結的一天,然後帶進死亡是什麼、死後去哪裡、如何面對親愛的人的死亡等議題。而整個對死亡過程和本質的討論,最後帶進了更重要的思考:如果生命終究會結束,那麼要如何活著才有價值?
第三本《生命很寶貴嗎?》則從食物鏈開始,幫助孩子看見生命與生命之間,表面看似殘酷,卻實質上彼此依存、彼此需要的關係,藉此帶入物種保護的議題。讓孩子有機會看到當人類無知與自私時,如何造成了其他物種的滅絕,卻也讓孩子發現,只有人類有能力挽救物種的滅絕,捨我其誰。最後,作者更帶入了自殺與傷人的議題,討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希望孩子重新看見生命的珍貴。
這套書除了內容本身的廣度和深度以外,還作了很多用心的設計,包括提供多樣的思考問題、對同一問題提供不同的觀點、還進一步提供了可參考的繪本和發人深省的名言。特別的設計使這套書互動感十足,使不同年齡層、對生命有不同領悟和體會的人,都可以在這套書中找到自己可思索或可以進一步瞭解的內容,可說適讀年齡是從幼兒到年老人,真的是深入淺出、極為優秀的作品。值得想瞭解生命、想跟孩子討論生命、想幫助自己重新思索生命的所有人都來閱讀!
文/周育如(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推薦序
孩子喜歡,且以素養教育概念設計的「生命」入門教材 我真的很喜歡這套繪本。
為了小孩未來可能會提出的各種人生大哉問,這幾年我讀了不少書,包括人類的起源、宗教、生命意義、認知科學、司法制度極限等,開始對「人」到底是怎麼回事,有些認識。心中千言萬語,不知怎麼跟孩子說,畢竟很多議題,都是近幾年才被整合,開始有些共識與突破,初步被寫成書並普及。更別說,這些完全不同的知識學門,我們到底要怎麼去分類,循序漸進,然後跨領域地跟孩子做引導、思考與討論?
經過評估,我認為,《我的第一套生命科學繪本》,是個很好的開始。
最重要的,這套繪本小孩喜歡。我光在孩子面前翻開,六年級的女兒跟二年級的兒子就自己黏過來,說:「這是什麼?好像很好看!」然後順利進入共讀狀態。表示這繪本的畫風,真的對孩子有吸引力,通過了「孩子要喜歡」這個最難關卡!畢竟,內容再好,孩子沒興趣,什麼也聽不進去。
接著,內容也不馬虎。我一頁一頁仔細看過,發現作者「非常非常非常」用心,內容部分可以完全信任,主題廣及生命的各種面向,在有限的圖畫與文字中,精挑細選各式議題,從第一到第三冊,循序漸進的安排,也很有意思。
第一冊,生命的誕生與起源。先從確定的生物學和遺傳學切入,講到地球生命史與演化概念,這些都是比較沒有爭議的領域,也是國民教育會提的內容。用輕鬆自然的方式切入,有興趣了,再來討論更複雜的議題。
第二冊,生命的時間與消逝,則開始提示生命是有限的,並思考人生的意義,接著討論到底有沒有死後的世界,以及當親人死亡時的悲傷管理。輕鬆穿越了哲學、宗教、歷史、情感,這些我們過去認為分界清晰的學門領域。這正是 108 年國教新課綱強調的「從生活出發」「跨領域」的「素養」學習!
第三冊,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更神!說到近年很夯的「食用肉產業的相關道德」,像是畜牧業造成的動物痛苦,當吃肉的時候覺得「很好吃」,需要感到罪惡嗎?然後順暢地連結到生態系、因人類而滅絕的動物、暴力傷害、死刑爭議、謀殺與自殺等。這些連我們大人討論起來都有難度的領域,繪本切入的角度,輕鬆自然且不沈重,非常厲害。
即使做為大人,閱讀的過程中,去思考「為什麼他這樣處理」,都是很有樂趣的事。
舉個例子,作者會很仔細的決定,對於每個主題,畫面該怎麼處理,以及自己要不要出現?要出現的話,又要怎麼出現?在「死刑存廢」,他認定這是一個複雜議題,不該用權威給小孩確定的答案,所以他以嚴肅臉出現,給出「應該怎麼看待死刑,是很困難的問題啊」這樣的結論。(詳見第三冊p39右下方)
但在「自殺」議題,即使日本文壇有很多美化自殺的作品,甚至許多作家或歷史名人最終也走上自殺一途,他認知到,這畢竟是要給孩子的讀物,於是自己便以笑臉示人,並根據之前的遺傳與生物學概念,建議:「不妨攤開自己的手掌看看,雖然腦中想著不如結束生命,但身體卻念著我要活下去喔!」協助區分大腦的沮喪想法,與其他身體構造的完好,給即將面對高壓現實世界的孩子們,一個方便且有力的武器,對抗未來可能出現的自殺念頭。(詳見第三冊p37右下方)
各位可能會想,在這麼小的時候,去思考「生命是有限的」「死刑存廢」「自殺」,真的好嗎?
事實是,孩子遲早會接觸這些議題的,真正可怕的,是我們不知道他將被怎樣糟糕的資訊來源啟蒙。在他們還願意跟我們聊的年代,陪著把生命議題的方方面面都先碰過一次,將視野放大,才是更理想的素養教育之路。
文/蔡依橙 醫師(世界兒童影像學會論文獎得主 / 新思惟國際創辦人)
推薦序
適合親子共讀的生命譯題套書 我要向大家介紹《我的第一套生命科學繪本》這套繪本,一套三本書分別解釋「生命從哪裡來」、「生命為何結束」以及「生命很寶貴嗎」。
我必須說,《我的第一套生命科學繪本》真的是一套很奇妙的書,為什麼會這樣說呢?這套書用簡單的文字配合精緻的圖片,再加上注音符號,整體搭配出一套很適合孩子閱讀的書,可是細看這套書的內容,卻是雖然連大人都感興趣卻回答不出來的生命議題,兩種相互矛盾的元素混搭在這套書當中,卻完全不會格格不入,反而讓整套書不只適合小孩子閱讀,連大人都可以拿在手上仔細看看,進一步品味書中的每個問題。
「地球是怎麼誕生的?我是為了什麼而誕生的?」各式各樣這類型的問題在書中不斷出現,而且一如往常的沒有標準答案。這套書的其中一個有趣之處,就是提出不少頗富哲理的問題,讓大人跟孩子各自思考心中的答案。我知道的確有些孩子不會想問這些問題,可是對於想知道這些問題答案的孩子而言,這套書拋出的每一個問題,等於是在孩子的心中投下一塊小石頭,後續激起的漣漪甚至可以很大很久不平息。
「生命是什麼?死亡是什麼?」不論你我的孩子年紀多大,總有一天會問起這些事,有時我們含糊帶過,事實上只因為不知道怎麼回答。雖然在這套書當中同樣沒有標準答案,可是書中卻深入淺出給了孩子很多的思考面向,建議爸爸媽媽,在孩子詢問這些有關生死的問題之前,自己先看一看這套書吧!
我必須坦白說,這套書的內容對於年齡太小的孩子真的有些太沉重,但是爸爸媽媽千萬不要因為這樣而不願意讓孩子觸碰這些生命議題,我會建議,如果孩子實在年齡太小,除了請爸爸媽媽陪著孩子一起閱讀這套書,也建議可以先從第一本《生命從哪裡來?》開始看起,循序漸進看到《生命為何結束?》等章節,過程中由爸爸媽媽陪著孩子一起互相討論思考,同時一起心靈成長。
《我的第一套生命科學繪本》這套繪本,是一套從小孩到大人都適合閱讀的書,也是可以一看再看反覆思考的好書,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看這套書,不同的生命歷練一定會有不同的想法,歡迎大家一起來思考生命的奇妙。
文/陳木榮 醫師(人稱柚子醫師,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我的第一套生命科學繪本》中文版審定者)